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名弄堂之一: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
田子坊的故事两三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田子坊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原名志成坊,始建于1930年。泰康路是法租界筑路扩展的结果,留下了整齐的法式风格洋楼和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发展与变迁:在1998年前,田子坊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9月后,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重新铺设路面,使田子坊焕然一新。
田子坊,一个见证上海历史变迁的场所,一个展现上海里弄文化的场所,一个追逐艺术情怀的场所。田子坊是里弄民居味道,弄堂里除了创意店铺和画廊、摄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咖啡馆。
田子坊,位于上海卢湾区泰康路210弄,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小里弄街坊。这里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法式风格洋楼,也有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共同构建了独特的里弄文化。田子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最初名为志成坊。1998年前,这里曾是马路集市,后经区政府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张壁古堡地道的故事,张壁古堡的地道作文800
地道的起源与传说 张壁古堡的地道据传是由隋末唐初的名将尉迟恭帮助刘武周修建的。这条地道长达1800米,曲折蜿蜒,仿佛一条地下巨龙,穿梭于古堡之下。关于地道的用途,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猜测它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建的军事防御设施,也有人认为它是古代人们为了逃避战乱而秘密开凿的避难所。
今天,我和爷爷、二婶还有妈妈一起去了一个未解之谜的地方,那就是张壁古堡。所有人都疑惑的是,这个地道是干什么用的?修建这个地道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又是谁建造了这个地道?我怀着揭开谜底的心情进入了地道。一进入地道,黑暗和冰冷的空气便一直与我们相伴。古堡总共分为三层,越往下温度越低。
张壁古堡的地底,隐藏着一座令人称奇的城。通过西场巷一座普通民居的地道入口,便踏入了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这里,是张壁的地下防御体系,隐藏着无数未解之谜。古堡地道呈三层立体结构,各层距离地面高度各异,最高层仅约1米,中层为8至10米,底层则深入地面17至20米。
今天,我和爷爷、二婶还有妈妈一起去了一个”未解之谜地“,它。就是张壁古堡。所有人都搞不明白的是,这个地道是干什么用的?修这个地道至少要多久?这个地道是谁修的?我怀着想揭开谜底的心情进了地道。一进地道,黑暗和冰冷的空气一直与我们形影不离。古堡一共分为三层,越往下越冷。
中国古代建筑的传说与故事
1、中国古代建筑雷峰塔的传说:雷峰塔《白蛇传》的传说: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
2、美人靠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一种带靠栏的长凳。美人靠常见于园林建筑中的厅、轩、亭、阁,以及一些传统民居中。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更是一种充满诗意与美感的建筑构件。美人靠的起源与传说 民间传说中,美人靠始于春秋战国时代。
3、故事一:故宫的宫女幽灵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一位员工在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处,目击了一群打着宫灯的人。尽管他急切地追赶,但始终无法接近。远远望去,那些人穿着清朝宫女的旗袍,整齐地打着扁纱宫灯,神秘地消失在夜色中。
4、牛儿堂凿洞 明嘉靖年间有一年四月初八麦积山庙会,一县官也来朝会,上至七佛阁,见游者望着甩向牛儿堂的大铁链无人敢过,便当众逞能,抓住铁链,双脚一蹬,果然甩到了牛儿堂。由于过度紧张,县官顿觉天旋地转,再不敢从牛儿堂甩回了。随行者急请石匠,凿开一个曲折不直的小洞,县官才爬了过来。
5、传说在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时,皇上和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希望宫殿规模宏大,以彰显天子的尊严。 刘伯温梦见玉皇大帝告诉他,天宫宝殿有一千间,凡间宫殿不得超过天宫。同时,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以确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裕昌楼——东倒西歪楼
1、裕昌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下板村,是一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老土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这座土楼以其独特的“东倒西歪”现象而闻名遐迩,成为一处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 历史悠久:裕昌楼建于元末明初,是目前已知现存最古老又最高的园楼。
2、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的原因如下:独特的建筑现象:裕昌楼内的走廊木柱呈现东倒西歪的状态,有的倾斜至十五度,看似危险,但实际上楼体依然稳固,因此得名“东倒西歪楼”。可能的历史原因:关于这些歪斜的柱子,有传说认为是工匠故意为之,但更可能的是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结构变形。
3、裕昌东倒西歪楼的看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部分支柱左倾右斜:裕昌楼的部分支柱经过风霜雨雪和多次地震后,形成了独特的倾斜角度,尤其是三楼四楼和五楼回廊的支柱,倾角达到15度,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视觉效果,但实际上它依然稳固如初。
4、福建裕昌东倒西歪楼是一座外观正常但内部支柱倾斜达15度的古老土楼,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建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