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重点)

wzgly

本文目录一览:

西方经济学习题谁能解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高出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部分。 由短期成本函数STC=Q3-10Q2+100Q+1000知:SVC=Q2-10Q+100,对该式求导得出SVC最小时的Q为5。 再由短期成本函数STC=Q3-10Q2+100Q+1000知: 供给曲线为f(Q)=SMC=3Q2-20Q+100,其中Q大于等于5。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A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3 分 虽然边际效用递减,但还是正的,总效用一般不会下降。 若MRSXY=2,意味着消费者愿意以2个单位的X交换1个单位的Y。

复旦大学尹伯成的《微观/宏观习题指南》,也叫绿宝书,里面有非常经典的习题解答和练习,是学习西经必不可少的辅导材料;高等教育出版社上财陈恳的《西方经济学解析》(宏观微观),也叫红宝书,前面是每章的简洁解释,有疑问的还引经据典,讲得比较深入。

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重点)

西方经济学习题,求高手详细分析,解答

第二,求解LM曲线的时,应当考虑货币的实际供给M/P,但是题目中没有P,就视为P=1。其实这个题目是个变种题,原题是这样的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为200,消费为c=100+0.8yd,投资i=140-5r;(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003年7月试题) 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答案:已知Ed=0.15,P=2,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元),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分配理论就是指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也就是说这四种要素的供给者相应地获得了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四种要素收入。在微观经济学中收入分配理论仅仅是价格理论的一个特例,因此,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各种收入的形成过程。

西方经济学复习题请教。

1、A 。因为题意意味着随收入增加,商品需求会增加。只能判断出其是正常品。但具体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是判断不出的。A 由定义就可以判断出。B指的是规模经济或不经济的情况,c是边际产量递减的情况。B 交叉弹性为负意味着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的需求减少,说明是互补品。D 定义。C 定义可知。C。

2、产品市场均衡:储蓄=投资,Y=C+G+I,且Y=Yd+T,代入条件得,Y=1200-25i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Y=1000,i=8,I=100 由于G增加了20,但货币市场均衡制约着Y的量,故C或I肯定有变化。所以Y=1000不变,i=12,I=80(这就是有名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私人投资挤出的例子。

3、为什么宏观经济学多把GDP的波动和变化作为研究的核心,而不考虑社会福利?主要是GDP是价值物量,反映了价格和总产量,与日常关心的通货膨胀和失业联系在一起,消费者需求曲线在什么情况下是直的.完全缺乏弹性时,即对价格不敏感。

4、习题三 简释下列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1、L利润F(Q)=TR-C=-5Q/8+5Q-1 利润最大时:F(4)=-5*16/8+20-1=9万元,搞定……符号真难打啊,这题貌似几年前做过。

2、习题三 简释下列概念: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以及高清视频讲解的要点如下:笔记详解要点 宏观经济的宏观视角:宏观经济学关注社会整体经济行为,通过国民收入、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关键指标描绘经济运行全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层次上的区别:前者关注社会总量,后者聚焦个体行为。

西方经济学习题求解

再由短期成本函数STC=Q3-10Q2+100Q+1000知: 供给曲线为f(Q)=SMC=3Q2-20Q+100,其中Q大于等于5。 (1)只给你提供一个思路,你自己动动手:利用利润函数=PQ-TC,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然后在求解…… (2)均衡价格就是长期边际成本最低点。

预算约束为 4X+4Y=144; 将Y=36-X代入效用函数得:U=X(36-X); 效用极大化条件为dU/dX=-2X+36=0, 故X=18; 代入预算约束得Y=18, 代入效用函数的U=324。

A 。因为题意意味着随收入增加,商品需求会增加。只能判断出其是正常品。但具体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是判断不出的。A 由定义就可以判断出。B指的是规模经济或不经济的情况,c是边际产量递减的情况。B 交叉弹性为负意味着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另一种的需求减少,说明是互补品。

另外,我建议你今后问问题一次只问一道题,否则没有人愿意回答你。

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噪音干扰。狗的主人并不承担噪音的全部成本,因此很少谨慎地防止自己的狗狂吠。地方政府通过规定“干扰平静“为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外部性积极影响: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外部经济效果了。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课后练习题,求帮助。

满分:3分恶化了垄断企业总会赚得经济利润。(b)a.错误b.正确满分:3分会正确答案:1-5 ABDDC6-10BABDD1ABD2CD3ABC4AD5BCDABDDC BABDDABD/CD/ACD/AD/BCD多选第三个D的原因同税负转嫁。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衡量效用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基数效用论 )和( 序数效用论)。 无差异曲线表示( 消费者 )的主观愿望,预算线则表( 消费者 )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

我回答第一题:(1)另一种蘑菇价格上升会导致原来的蘑菇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向右移。在供给不变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2)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下降。(3)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即成本增加了,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lnK+0.25lnL,对t求导:[dQ/dt]/Q=[dT/dt]/T+0.75[dK/dt]/K+0.25[dL/dt]/L,n=0+0.75n+0.25n 所以,在产量增长率n中,劳动的贡献是25%,资本的贡献是75%。这部分内容属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增长核算。属于宏观范畴;但是要素产出贡献的分析微观经济在生产理论中也会涉及。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而现在企业的发展,往往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符合西方经济学 理性的人假设。企业通过过度开发资源中获取利益,而我国对企业的这种行为没有惩罚或力度 很小(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不重视,也不排除政府官员有寻租的可能性)。

第一题,首先就做题来说,可以从现实分析,政府的税收对商品的生产其调节作用,一般对限制行的商品征收高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夏雨信息港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